浏览人次: 11460

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

一、大学部
(一) 教育目标为:
  1. 培养电子专业知識及技能:培养学生在电子工程領域基本理論的理解、分析、规划设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在求新求变的专业領域中持续发展与学习。
  2. 培养从事研究之基本能力:培养进入电子工程領域研究所继续进修之能力。
  3. 培养实务执行之能力:训練与鼓勵学生考取电子专业证照,习得独立开发与团队合作之智能,为执行工程实务及成为团队成员做准备。
  4. 培养服务社会之能力:培养倫理意識、社会责任及专业技术等三者并重,在服务社会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及領导者。
(二) 核心能力为:
  1. 运用数学、科学及工程知识的能力
  2. 设计与执行实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3. 执行工程实务所需技术、技巧及使用工具之能力。
  4. 设计工程系统、元件或制程之能力。
  5. 有效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6. 发掘、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7. 认识时事议题,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8. 理解专业伦理及社会责任。
二、研究所
(一)、教育目标为:
  1. 创研(奠定研发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生具备吸收电子工程相关新知与掌握領域发展趋势之能力及专业性論文阅讀与撰写之能力,为日后研究与实作奠定基础。
  2. 专业(培养电子专业技能与整合能力):训練研究生具备实验设计、數据解析与归纳論证之能力及专业简报与表达沟通之能力,达到撰写研究成果之目的。
  3. 创思(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及执行能力):培养研究生具备独立思考与创新研发之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倫理认知、社会责任及团队合作之研究人材。
  4. 服务(培养服务社会之能力):培养研究生具有倫理认知、社会责任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及領导者。
(二)、核心能力为:
  1. 具备特定领域之专业知识。
  2. 策划及执行专题研究之能力。
  3. 撰写专业论文之能力。
  4. 创新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之能力。
  5. 与不同领域人员协调整合之能力。
  6. 良好的国际观。
  7. 领导、管理及规划之能力。
  8. 终身自我学习成长之能力。
 

This is an image

大学部学生核心能力与校定指标的对应表
 
项次 学生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说明 对应校()订指标
1 运用数学、科学及工程知识的能力 课程教导及实际操作技能,引导并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技能及工具的能力。。 专业能力
2 设计与执行实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培养电子实作设计与实验的执行能力,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诠释之能力。 专业能力/社会能力
3 执行工程实务所需技术、技巧及使用工具之能力 训练学生使用专业软件、硬件或工具设备,并配合应用趋势使用新兴科技技术之能力。 专业能力/就业能力
4 设计工程系统、元件或制程之能力 透过实验课、专题制作、及论文研讨等课程,训练学生整合程式设计与资讯系统之能力。 专业能力/就业能力
5 有效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训练学生分组执行专题研究或实作,并奖励参加校外竞赛,透过沟通与团队分工,完成各项电子技术专案之能力。 专业能力/社会能力
6 发掘、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对于专题研究或实作,从选择题目、与老师讨论确定研究主轴、资料收集、系统需求分析、制作、测试到完成报告撰写之专题执行能力。 就业能力/社会能力
7 认识时事议题,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配合专家学者演讲与专题研究,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态及经济发展的脉动,借由这些成功人士的范例,鼓励学生不断充实新知。 社会能力
8 理解专业伦理及社会责任 透过相关通識课程之陶冶及专业智财权课程授课老师之社会经验分享,加深学生专业倫理认知并配合服务学习课程学习落实以专业能力社会服务之实践。 社会能力